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记14经济4班 屠西伟
屠西伟,男,汉族,1995年8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经济学专业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学习优秀一等奖、综合素质奖等,被授予校三好学生,校三好标兵,校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题记
很荣幸能在大三这个时期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个人事迹,两年多的学习生活和社团经历让我多了一份坚韧。慢慢的,我认识到永不言败的可贵性,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有的只是你不想去做。下面我以自身经历来讲述其重要性。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刚进大一时懵懵懂懂,面对这个我们憧憬已久的大学,心里充满了欣喜。我把大学分成了四个部分:学习、社团、科研、恋爱。高中惯性使然,让我从大一一开就抱着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不敢松懈。社团也参加了不少,成为院青协的志愿者、英语协会的小干事、图书馆的义务馆员。其实大部分社团都是与学习有关,就连参加义务馆员也是希望能够在期末复习占座时有个“一席之地”。有时走在路上想起这些事忍不住笑了起来,笑自己是不是“书呆子”,笑自己是不是傻。每天穿梭于南苑北苑之间,每晚坐在同样的位置自习,而身边的同学越来越少。就这样大一生活波澜不惊地过去了,而我仍在路上坚定地走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开始思考一些问题,学习好是不是代表什么都好?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我们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带着这些思考,继续前行着。因缘际会,大二时担任了英语协会的会长,对于我来说这无疑是对自己一个巨大的挑战。难以想象,一个不善交际、经验不足的小学弟摇身一变成为独挡一面的协会领导者。但是既然我选择了,我就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在组织社团活动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文传院举办的“校级英语配音大赛”,一个月的活动筹办,一个月的心血付出,一个月的早出晚归,其中曲折只有经历才能体会,幸运的是活动以圆满举办而告终。喜悦之情无以言表,我想这次活动给我更多的是一种肯定,在我无数次沮丧,想要放弃的时候,骨子里的不屈让我选择了坚持。很多时候同学问我,大二你组织这么多活动,难道不会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很实在的问题,确实会有,因为当你自习时,你可能会因为学联的一条短信而起身离开;当你准备午睡时,可能因为活动出现的一些情况而飞奔离去。可是这又算得了什么,如果连这方面都协调不好,我还有什么资格去面临以后更大的挑战。责任给我们的不是压力,更多的是一种不懈前进的动力。
如今大三的我,褪去了一些稚气,多了一些成熟。我逐渐明白学习虽然不代表所有,但是它代表了一种能力——学习的能力。但也不是说我们就要放下手中的一切事务,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所指的能力不单单只包括学习能力,也包括实践能力。科研创新、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建模比赛等等这些都是锻炼能力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正是这种能力培养才能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最大的认可。而对于后者能力的锻炼迄今为止我都很少涉及,但我会从现在开始努力去做,去坚持,即使没有任何经验。我一直以来都笃定只要选对方向努力去做,就一定会成功。如果你失败了,并不是你不够聪明,不是你技不如人,而是你努力不够。不要为自己失败找借口,多从自身找原因,问问自己真的尽到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去做这件事了吗?胜不骄败不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定好目标,用你所有的努力去追寻既定的目标。
我们这一代人,缺少的是一种坚持。少一些功利主义色彩,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把握好现在,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坚持去做了,去努力了,去付出了,不管结果如何,自当问心无愧。
[师长点评]
温文尔雅,优秀如他。屠西伟同学勤于学习,如松般坚忍不拔,扎根于地,不浮躁、不取巧、始终如一;善以待人,如兰般幽香飘远,芬芳他人,不谄媚、不虚伪、永葆初心。无愧青春,莫负时光,学习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能力共长,是对他最好的概括。无论风雨多么艰险,都无法折断他翱翔天宇勇于追梦的双翼;无论路途多么泥泞,都无法阻挡他坚定有力砥砺前行的步伐!
经济学院副院长邹荣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