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成功的不变要素
——记13经济1班 陆梦娟
陆梦娟,女,汉族,199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经济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天安一等奖学金,被授予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2016年,成功免试推荐至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人资环经济学硕士学位。
尘埃落定,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是第三次申请国奖,或许是因为经历了前两次落选的打击,在得知被选中的消息时,我也并没有曾经想象中的那么激动,更多的是一种释然和对坚持的肯定。
我一直相信,“坚持”是成功做任何事的不变要素,它也许不会使目标变得一蹴而就,但一定会逐渐渗透至实现目标的各个环节。
走出迷茫期
从十年前堂哥去北京上大学开始,父母就开始凭堂哥对北京寥几的表述,不断地渲染北京多么先进、繁华和高贵,并且这种氛围随着其他哥哥姐姐考到北京而愈发浓厚,所以还没有进入安财时,我已经明确要努力学习去北京读研,然而确定目标之后,我陷入了很长时间的迷茫,考研是场持久战,考虑是不是应该和同学一起去参加各类社团来提升综合实力,或者去实践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奋不顾身的爱情”,加上学长学姐“不能过于拉长考研战线”、“多参加活动认识朋友”等经验分享,我更加怀疑做一个“学霸”的正确性,并逐渐对别人喊我“学霸”以及背着厚重书包上自习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去北京的信念又再一次次拉紧我的神经,让我不敢懈怠,纵然心中满满的纠结彷徨,我必须保证我的成绩,以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对大一的迷茫期做了收尾。
进入加速期
我开始不断告诉自己:与其长时间在多个选择中犹豫徘徊,倒不如先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把该做的事做到最好,附带的综合实力也会慢慢提高。渐渐地,我对“学霸”这个称呼也没那么排斥了,不管是夸奖、调侃或不带感情色彩的叙述,似乎没那么重要了,因为我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做成什么样。我开始每天仔细听课做笔记、与同学周末开心相聚、期末专注复习几个星期,虽然有时听课枯燥到数老师的口头禅重复次数,期末考试时压力大得想撞墙,但是坚持下来发现这种学习生活模式可以使身体和灵魂在路上的同时,成绩也大大提高,虽然大二结束时没有获得国家奖学金,但天安一等奖学金也肯定了我付出的努力,且国奖的失之交臂也为我坚持努力学习再注入一股动力,因此大三应该算是我大学最为努力的一年,每逢周末除去娱乐的时间,都用来复习计量经济学、SPSS等方法型专业课,为写论文做准备,争取取得课程成绩高分的同时,学会应用所学方法撰写论文。大三下我运用计量模型及SPSS方法写出了多篇论文,投稿后等待录用。
喜迎收获期
从2016年6月份开始,论文录用回执不断返还回来,我也满心欢喜地开始准备夏令营活动,于暑期收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东华大学的优先录取,9月前往北京参加人大、外经贸和央财的推免生预录取面试,也顺利通过,尤其是人大的老师,很注重大学成绩这一块,老师仔细看了我的成绩单,还针对我统计学99分、概率论100分提问我统计学相关知识来检验分数的含金量,我回答的还不错,这也是能录取的很重要原因吧,所以努力也都没有白费。
付出总是有收获的,坚持努力下去,回报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师长点评]
一名女生,集国奖、励志奖、天安一等奖于一身;六个学期获五次校三好标兵、一次校三好学生;取得学校免推研究生资格后,经过严格面试,先后被国内五所重点高校预录取;获“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毕业生”等称号;获内蒙古第九届数学建模挑战赛一等奖、东华大学“一带一路”征文大赛一等奖等奖项……这就是陆梦娟,一个从皖北国家级贫困县走出来的“学霸”,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她的“寻梦”、“追梦”、“圆梦”之旅,她的“在迷茫期找准定位”、“在加速期勤奋刻苦”、“在收获期厚积薄发”的成长、成才、成功轨迹,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新理念。
个人梦与中国梦相连,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读硕读博只是阶段性目标,获奖、荣誉将成为历史。愿陆梦娟同学站在新的起点上,在北京、在中国、在世界,不忘初心,“梦”得更广,“梦”得更大,“梦”得更远,梦想成真,心想事成!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王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