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管理  教学通知
数智引领 培养新质财经人才——经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 2025-05-21 浏览次数: 34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培育新质人才,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经济学院秉承“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校训精神,着力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跨界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质财经人才。近年来,学院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度实践“思政育人、过程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数字育人”的培养理念,在传承中锐意创新,先后建成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微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1个、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深植家国情怀、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获得用人单位、社会和同行高校的高度认可。

价值引领,构建新质财经人才培养体系

突出价值引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学院立足新质财经人才培养要求,抓好思政这一关键点,坚持中外贯通、古今贯通、思政与学理贯通、理论与实践贯通、传统教学与现代手段贯通”五大贯通为一体,以“情景化教学、数智化教学、项目制教学、反馈式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前沿性强调学生观点性的表达注重学习方式的交互性强调对学生诊断性的评价注重育人的价值性强调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实现学生的认知进阶、知识进阶与思维进阶。

1 教学目标设计

2 人才培养思路


3 课堂教学改革

改革创新,探索新质财经人才培养模式

2025年学院设立经济学拔尖人才实验班、国民经济管理创新实验班突出学生的拔尖创新性培养。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基础理论+专业特色+实践应用的课程架构,开设《公司运营分析》《经管类大学生科研论文写作》等5门特色课程,各专业开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课程,“数字+”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学院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专业交叉融合建立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探索经济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方式。与钉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徽霍迹寻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低代码应用》微专业,获安徽省教育厅备案。与上海链家、安徽液力机械等签订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9家、校企合作共建基地20家、供需对接项目5项、“产学研教”基地6组织参加“挑战杯”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253项,156项成果形成学术论文。

平台赋能构筑新质财经人才平台支撑

学院重点打造科研创新学会、学科竞赛指导工作坊、产学研教基地三大支撑平台。科研创新学会由学院专业教师指导,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技能提升、项目实践平台,围绕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学术讲座”“创业模拟训练”等活动,年平均参与学生超500人次,承办了《第三届安徽省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学院依照“一专一赛”的指导方针建设学科竞赛指导工作坊,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多元化学习与竞赛环境,工作坊与课程群有机结合,要依据竞赛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与竞赛训练相互促进,优化竞赛培训体系,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充分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潜力6家产学研教基地积极开展共建,秉承“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的教育理念,依托校地、校企、校校等多方协同合作,建立面向全校的跨专业综合性实践实训和创新创业基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三大平台协同联动,逐步形成“教学-实践-孵化”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目前,学院有19个创业项目成功孵化,8个项目实现市场化运营。

数智赋能,构建新质财经人才多维学习生态

以“知识逻辑链—时代前沿链—数字资源链”深度耦合为核心,基于课程知识模块,运用AI知识图谱串联知识点,破解理论碎片化难题。同时结合自主开发的线上四大资源库,依托校企数字化联合实验室及国家级一流课程《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形成从热点剖析到模型推演到虚拟决策的学习闭环,打造“理论-案例-实训”三维课堂。《低代码应用》微专业契合企业对大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决策、智能办公等人才需求,赋能传统经济管理专业数字化改造。将数字技术与经济管理专业内涵交叉融合,通过钉钉宜搭这一数字化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具有数字化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4 多维学习生态

学院坚持特色专业+五育融合+多阶递进”的课程体系建设打造“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个性发展课程”互为支撑的课程群体系。鼓励开设新课,打造金课,突出实践课2024新开课程共计14门。学院坚持“数智赋能、协同共享、多链循环”的实践育人。深度政府-企业-高校合作,校企共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和数字化联合实验室依托《低代码应用》微专业,对学生开展数字化培训,并颁发数字化管理师和低代码开发师证书。学院坚持自信自立、数字化转型”的教材建设思路,近五年,出版《数字经济概论》《数字经济学》《共享经济学》《数字经济实验实训教程》等数字化教材9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累计出版10余万册


(撰稿:朱伦伦;审核:周慧;终审:李刚)